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evenmu.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活態傳承 綿延非遺文化脈絡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18-09-12 13:28
濟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深入民間開展大規模普查、發掘、整理、申報等工作,不斷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加強非遺保護體系建設。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7項、省級54項、市級28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19人、市級138人。現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5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試點1個。
第五屆非遺博覽會明日啟幕
我市成功承辦了第一、三、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5年6月非遺博覽會永久落戶濟南。
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參展項目達622項。為期4天的博覽會,協議簽約金額達432億元,成為全國影響廣、規模大、規格高、項目多、品類全、成效好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交易盛會。
第三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參展項目700余項,協議簽約金額達409億元,80余萬各界群眾見證了非博會的空前盛況。第三屆非遺博覽會以“非遺: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主題,突出了非遺產品博覽交易、整體性保護成果展示、非遺衍生品開發和生產性保護技術創新交流展示等三大特色內容。
第四屆非遺博覽會以“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為主題,匯集了優秀非遺項目1000余項,觀眾50余萬人次,現場交易額4000余萬元,是歷屆博覽會中規模最大、項目種類最全、活動內容最豐富的一屆非遺博覽會。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于今年9月13日至17日舉辦,活動將以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為主場館,同時還將走進社區,在傳播方式上發揮新媒體和網絡直播平臺作用,將辦成濟南人民身邊的非遺博覽會、全國人民看得見的非遺博覽會。
不斷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
截至目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評選了6批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推薦參加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區四級非遺名錄和傳承人保護體系。
2014年市財政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100萬元,其中每年市財政給予市級傳承人每人4000元經費補助,其余用于項目補助和開展宣傳展示活動。2018年市財政將專項資金提高到800萬元,對非遺項目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多年來,我市積極扶持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工作。自2008年以來,市文化館常年開設“非遺公益傳習班”,聘請非遺傳承人授課,10年來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學員。2017年,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又進一步開拓思路,首次通過媒體面向社會公開遴選濟南微雕項目傳承人,開辦了濟南微雕傳習班,由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天明親自授課,較好地解決了濟南微雕面臨“技高無人學”的困境。今年6月,我市啟動了知名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讓更多像濟南微雕這樣的好項目好手藝,能走上持續傳承發展的道路。
建立傳統工藝振興項目庫
我市目前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4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82項,涵蓋了包括傳統舞蹈、傳統技藝在內的十大類別。我市從實際出發,針對非遺項目實行分類管理,突出扶持重點,有序推進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傳統舞蹈活力再現工程。
傳統工藝涵蓋衣食住行各個領域,與人們生產生活聯系緊密,是我國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非遺項目門類中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與傳統醫藥等。目前,我市共有126項市級非遺項目屬于傳統工藝類,幾乎占據我市市級非遺項目總數的一半。在國家2017年3月份出臺《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之后,我市于6月份啟動建立了濟南市傳統工藝振興項目庫,經推薦、申報、評審,和圣文刀等5個非遺項目被列入首批項目庫,市財政給予了專項經費補貼。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傳統工藝振興工程,評審出第二批傳統工藝振興項目庫項目5項,仍給予市財政專項經費資助。
建設一批“非遺傳承示范社區”
保護非遺的關鍵在于活態傳承,全民參與才能使非遺保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非遺走進社區和校園,廣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
今年5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與市教育局聯合啟動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建立起非遺常態化教育機制。該項工程對新開設非遺校本課程的學校給予扶持,激發學校開設非遺校本課程的積極性,同時推動傳承人走進學校開展公益培訓,拓寬傳承人培養的覆蓋面。
為促進非遺扎根鄉村、社區,我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常年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的基礎上,實施非遺傳承示范社區建設工程與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我市在全市范圍內建設了一批“非遺傳承示范社區”,6月評選出10個非遺傳承示范社區,分為項目傳承類示范社區與傳習培訓類示范社區。其中,歷下區歷山路社區以東舍坊高蹺聞名,市中區舜雅社區長期開展剪紙、呂劇、京劇傳承活動,天橋區堤口莊社區的貓蝶富貴、四蟹燈有著穩定的傳承隊伍,萬盛園社區組織開展的社火臉譜傳習活動有聲有色,歷城區煙廠社區常年堅持楊班侯式太極拳的習練,章丘區三德范村的芯子、旱船、秧歌、舞龍等多個非遺項目傳習活動紅紅火火,平陰縣孔村社區的太平拳、獨輪車、舞龍等多個非遺項目傳習活動都頗具特色,商河縣袁竇村更是歷史悠久的秧歌古村,鼓子秧歌遠近馳名,以上8個社區均被評為項目傳承類示范社區;市中區秀文社區長期開展的濟南剪紙、濟南葉雕傳習活動,濟陽縣韓家社區開展的黑陶制作技藝培訓活動,被評為傳習培訓類示范社區。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