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evenmu.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知名舞劇“破圈”而出,演出市場緣何“舞”起風暴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26 08:09
《趙氏孤兒》連演3場場場爆滿,《紅樓夢》持續9天演出10場一票難求,《五星出東方》春晚歸來再登臺掀起熱潮……最近,北京演出市場刮起一股舞蹈風暴。原本不是演出旺季的2月份,幾乎每周都有大制作舞劇上演。早年間提起舞蹈,大多數人只會想到傳統晚會的“歌伴舞”,但在近幾年間,舞劇越來越突破自我,《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孔子》等知名舞劇“破圈”而出,制造出一輪輪觀演熱潮。舞劇正在成為大眾心中的時尚符號。
為何舞劇演出這么多
這個2月,太多舞劇好戲讓人眼花繚亂難以取舍。
在剛剛過去的幾周,中國歌劇舞劇院經典舞劇《趙氏孤兒》、呼和浩特文化旅游投資集團聯合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的舞劇《昭君》上演,舞蹈家唐詩逸首次擔任總導演的舞蹈劇場《如見》、中央芭蕾舞團原創舞劇《紅樓夢》在京首演,榮獲文華大獎的《五星出東方》與著名舞者王亞彬的《海上夫人》相繼上演。本周末至下周初,風靡全國的《只此青綠》將再度登臺國家大劇院。
綜觀今年北京市場的重點舞蹈演出安排,更是薈萃多部精彩劇目。在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巡演計劃中,多輪上演、備受好評的《李白》《孔子》等將在京登臺。作品屢獲文華大獎的編導王舸,也將攜他的新作品《歌唱祖國》在今年上半年首次來京演出。《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的導演周莉亞、韓真的最新舞劇《詠春》,也將來京演出。
何以有如此多的舞劇上演?記者觀察到,目前上演的劇目中,有一部分是因疫情延期至今年上演的劇目。像中央芭蕾舞團芭蕾舞劇《紅樓夢》與王亞彬舞劇《海上夫人》,最初定檔都在春節前。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藝術院團和藝術家們演出積極性很高,觀眾觀演熱情同樣高漲,不少近幾年因故未曾進京的作品也安排來京演出,形成了舞劇扎堆的現象。
近幾年來,春晚舞臺幾乎成為當年舞劇流行的“風向標”,從《永不消逝的電波》到《朱鹮》,再到《只此青綠》,這幾部爆款舞劇都在春晚上驚艷亮相,隨后開啟的全國巡演一票難求。今年春晚舞臺上,舞劇《五星出東方》“錦繡”片段的展示,也直接帶來線下演出的熱潮。創意節目《滿庭芳·國色》中以“桃紅”登臺的唐詩逸,節后乘勢上演舞蹈劇場《如見》與舞劇《昭君》,吸引了大批觀眾。
為何舞劇觀演這么火
近幾年,舞劇正在成為一種時尚的文化符號,越來越多的現象級舞劇出現,以新穎的樣式和表達贏得觀眾的喜愛。
《孔子》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去年在京原計劃演出5場,后因觀眾反響強烈先后三次加演,總共演出18場。中國歌劇舞劇院經典舞劇《孔子》《李白》多輪演出,所到之處被觀眾追捧。有舞蹈從業人士這樣形容近些年的舞蹈市場變化,“十多年前演出都得送票,請人來填滿場子,現在搶都搶不到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于2022年4月發布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中也提到,舞蹈演出已出現顯著的商業化、市場化發展特征,消費者中“舞蹈粉”呈倍數增長,民族舞、古典舞成為當代年輕人“國風潮”中重要的組成,現代舞、街舞等現當代舞蹈亦從小眾逐漸走向大眾。
《李白》劇照
提到近幾年舞蹈市場的火熱,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斌表示,這是中國舞蹈發展積累到一定階段的集中爆發。“多年前中國舞劇的總產量就達到世界第一,經過多年的積累,舞劇發展勢頭迅猛,精品數量也呈井噴式爆發。”從近年來文華獎的評選也能看出舞劇的崛起,2019年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評選中,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三部作品獲獎,而以往文華獎基本只有兩部舞劇獲獎。2022年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評選中,亦有《只此青綠》《五星出東方》《騎兵》三部舞劇獲獎。
這些年的舞劇作品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廣泛喜愛,與新一代舞蹈編導的創新密不可分。曾獲中國舞蹈“荷花獎”的青年編導、知名舞評人陳偉科很有感觸,“這一代70后、80后導演在舞臺呈現上做了很大的創新,《永不消逝的電波》《旗幟》等舞劇,借鑒了很多電影的、戲劇的呈現方式,原本用在電影中的特效,被編導們轉化呈現在舞臺上。”陳偉科說,在講述方式上,如今的舞劇也不再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展開,而是從某個細節切入,或用倒敘的手法吸引觀眾,音樂創作更加時尚,舞臺布景也營造出明顯的高級感。
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一些傳統文化題材的舞劇也日益受到歡迎,羅斌認為,《孔子》等傳統題材舞劇,皆是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導原則下產生的,“用創新的手法操作,讓它的形式感和結構感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成功地實現了當代性轉化。”
為何圈粉年輕觀眾
走進北京的各個熱門商圈,不少購物中心都有街舞練習室或街舞社,很多“小哥哥”“小姐姐”在閑暇時間前來揮灑汗水;各大劇院每逢傳統題材舞劇上演,不少年輕觀眾穿著漢服觀演,在觀眾席中形成靚麗風景;網絡上,《昭君》知名舞段教學、《青綠》人物仿妝比比皆是,他們的受眾幾乎都是年輕人。
“相比于其他傳統藝術門類,舞蹈相對靈動自由,它的節奏感和結構方式都相對新穎,當代化也相對容易。”在羅斌看來,這決定了舞蹈這門藝術更容易融入當代生活,也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從而形成文化潮流。比如近幾年在首鋼園、在各個藝術街區或知名建筑物內上演的“環境式舞蹈”,將舞蹈演出與城市空間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羅斌說,目前很多小劇場的先鋒戲劇,都大量使用舞蹈編導創作,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品位和對藝術的追求。
電視和綜藝節目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陳偉科就對河南衛視近幾年的創意晚會記憶深刻,“《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節目破圈而出,經過媒體的反復傳播,形成一波波熱潮。”《這!就是街舞》等綜藝節目也極大地推動了舞蹈的流行,讓街舞這個本是亞文化的舞種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并從西方街頭文化向中國街舞方向蛻變。羅斌則用乒乓運動類比舞蹈,“為什么乒乓球能成為國球?就是因為中國人基本都會打,當中國人都愿意跳舞、熱愛跳舞的時候,舞蹈市場自然就發展起來了,我很高興看到中國舞蹈市場的不斷成熟。”
與此同時,《舞蹈風暴》《舞林爭霸》等節目則通過競技、真人秀、選秀等形式,讓大批舞者憑借自身魅力吸引粉絲,舞者本來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群體,如今他們越來越清晰地站到了大眾面前。提到近幾年冉冉升起的舞蹈新星,舞蹈粉絲們如數家珍。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演員、《昭君》主演唐詩逸,上海歌舞團首席演員、《朱鹮》主演朱潔靜熱度極高,唐詩逸和朱潔靜又因參加《乘風破浪》備受關注,曾參加《舞蹈風暴》《披荊斬棘的哥哥》的舞者李響也頗有熱度,他們每每登臺演出,劇場外均有熱情的觀眾苦苦守候。
綜藝節目的熱度明顯反哺了他們的線下演出,反復“刷劇”、跨城觀演成為年輕觀眾觀演的新風潮,他們甚至自己制作了全國各地劇場的票圖,彼此分享“搶票攻略”,只為搶到觀賞視野最好的座位。舞蹈演員的明星化是舞蹈市場化發展的表現,但業內人士也提醒,不要讓“飯圈化”的歪風影響舞蹈藝術和藝術家的發展。
(原標題:演出市場緣何“舞”起風暴)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韓軒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